■经济人之 叶檀 专栏
一个成熟的股市质量是由诚信的上市公司、成熟的投资者与公平的游戏规则组成的,但在组成要件中,肯定不包括政府对于市场冷热的行政性干预。国内外的资本市场经验已经证明,对于具体市场的干涉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中国的资本市场好不容易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政府屡次表明不会干预市场运转。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已经把对于股指的具体关心转移到制度建设上来,这是我国股市在股改之后的最大收获。股指高低并非股市健康与否的标志,中国股市以前的熊牛转换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股指的飙升,综合机构对上市公司2007年业绩预测平均值(一致预期)计算,沪深A股动态市盈率为28.19倍,与2005年6月3日上证指数998点时A股动态市盈率15.83倍相比,上升了78.08%。这让泡沫论再度喧嚣。但面对中国这一新兴市场,谁也模拟不出3500点是泡沫,还是5000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除非资产价格影响到通货膨胀预期,否则货币政策不应进行干预。这是因为,资本市场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只要是投资者选择的结果,各方人士理该表示尊重,而不是大力呼吁行政干预。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我关注股市的发展,但更关注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这就需要: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第二,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体系;第三,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完善法制。最后,要加强股市信息的及时披露,使股民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证监会的高官也屡屡以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一态度。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证券期货监管系统视频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包括我国上市公司结构和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市场诚信水平不高,市场操纵行为仍然存在,等等。监管思路和方式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改进,将是今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所在。证券监管部门将继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可见,中国的股市首先应着眼于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这样才会迎来可持续性发展。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市场公平、透明,就能吸引高质量的国内外公司在境内上市,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区域性的重要资本配置基地,进而成为全球重要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是过快,而是远远不敷所需,连境内企业直接融资需求都只满足了极小的一部分。
要建成区域性的重要市场,一要发挥市场效率,二要加强监管,使之成为市场资金的逐鹿之地。目前世界资金逐鹿中国,并不是因为交易所有吸引力,而是因为中国大蓝筹公司强烈的溢价效应。要发生从逐鹿溢价到被中国市场吸引的根本性转变,有关决策层就应该沿着“国际化、市场化、科学化”,严格监管、鼓励市场、开放市场的正确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证监会的监管并没停留于表面,从3月中旬至今,证监会就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方案,3月28日发布季报披露新规,就基金外汇储备适用性征求意见,券商从今年堤岸计缴投资值得保护基金,非境外上市公司股份集中登记存管、上市公司高管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上市公司募集严禁“打新”、规范基金年报与认购费用等。监管成为理论与政策的重中之重,监管举措屡见于实际案例。3月份以来,共有100多只股票成为交易公开信息中的“异常波动”个股,其中ST、★ST及未完成股改个股达48家。据悉,针对目前二级市场股价异动及并购重组传闻较多的问题,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涉嫌违规违法行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近期还有多家基金公司遭到监管层调查。
但这并不意味着证监会的监管可以高枕无忧。正好相反,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监管手段仍然捉襟见肘。证监会发布的规章不少,但有两条打虎的关键措施仍然迟迟未予动用。一是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赋予了中国证监会以准司法权,证监会也出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证监会却弃而不用,而以象征性的调查居多;二是管理层屡屡提及的司法救济,主要是指证券民事赔偿机制,至今停留于纸面,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因此丧失了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堤坝,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托庇于资本市场的性质与博弈手段,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我国最为公平而透明的市场,也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风向标,也是全民分享改革溢价的一个重要利益分配场所。管理层重任在肩,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希望不要为非市场化的喧嚣所扰,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并趁市场热情完善监管的具体举措,如此方不负投资者所托,无愧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