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高管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系列报道(1)
■本刊记者 刘晓旭
深交所施“缓兵计”监会玩“踢皮球”
上市公司高管频繁进出自家公司股票是近期市场上的热点话题之一。上交所于2006年12月发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高管持有本公司股份在发生变动时,及时向上市公司报告,上市公司接到报告2个工作日内,在上证所网站进行披露。而深交所在此项信息披露方面,迟至今日仍未见相关措施出台,与上交所相比,滞后时间已长达三月有余。
当记者就此事致电深交所询问时,相关工作人员回答道:“我们的信息制作已经完成,等待证监会批复后立刻公布”。而当记者致电证监会时,证监会新闻处的工作人员的答复是:“此事还得督促深交所,由深交所督促证监会批复,来提高节奏。”
七成上市公司遭遇高管抛售
截至3月23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诚信记录”一栏公布的上市公司高管持有本公司股份变动情况,自2005年年底以来的298项记录中,有203项为“卖出”(注:不包括下文提到的“生益科技”两项卖出),占比为68.12%。
记录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上市公司高管的操作非常频繁。在298项记录中,有214项是在2006年12月1日之后发生的,而这一段时期正是行情洪波涌起、股指迭创新高的阶段。尤其是在2007年1月,“高管持股变动记录”创出新高,达77项之多,其中58项为“净卖出”;在2月份成交的47项记录中,有30项记录为“净卖出”;而在3月份迄今的47项变动记录中,有40家为“净卖出”。由此可见公司高管套现愿望之强烈。“只要不违规,获利抛售,无可厚非。”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高管抛售尤其是多位高管集中在某几天抛售的情况,对市场传达的信号无疑是:公司高管自认股价高估,故及时套现。记者于是就此事采访了数家上市公司,以期为投资者还原高管增减持自己公司股票背后的真相与答案。结果不采访不知道,一采访着实吓了记者一大跳。
信息披露错误重重
一、卖出“变性”为买入。记录显示,生益科技总会计师何自强于2006年12月15日买入了9.2万股生益高科。记者暗揣:高管如此大力度地增持自家公司股份,是不是表明对公司后市的信心?孰料3月8日何自强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动澄清道:“2006年12月15日我是卖出了9.2万股,而不是买入。”何先生对自己的抛售解释道,他持有公司股份已长达十几年,现在按照规定其中的25%股份可抛售,所以急于变现有他用。
与此同时,记录显示公司董秘温世龙于2007年1月4日增持生益高科。结果,在采访中温世龙表示,“1月4日,我不是增持9700股,而是抛售,可能是信息披露有误。”至于抛售的原因,温先生坦言“因为目前股市涨幅太高,公司股价偏高”之故。对于生益高科两度信息显示有误,记者致电了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谭小姐,经谭小姐确认,是公司签报人在签报时在变动股份数量前漏将“—”号标注所致,公司已通知上交所网站更正。
据上交所网站的记录披露,近日在二级市场上风头正劲的东方集团,其监事池清林自2006年2月起,对所持公司股份操作频繁,共有13次买卖记录,其中11次显示为“买入”。而当记者致电公司时,董秘的回答是,“全是卖出,没有买入。公司在填报时误在增持栏中填入了减持股份。
3月19日上午公司已致电上交所,要求更正。”记者注意到,3月20日,相关信息在上交所网站上已经得到了更正。二、股份类型错误。据记录显示,厦华电子副董事长郭则理股份变动为增加3017股,变动原因为“新股申购”,这让记者大惑不解:公司近期并没有进行增发,何来的“新股申购”呢?记者就此向公司董秘林旦旦先生征询后得知,变动原因实为“股改对价支付”而并非“新股申购”。
经林先生核实,表示是公司方面填报错误,现已经通知上交所在其网站上予以更正。三、股份变动日期错误。记录显示,张江高科总经理助理杨军于2006年2月27日买入公司股份10000股。而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填报日期为2007年2月28日,股份变动日期实为2007年2月27日。如此一来,虽然只是一数之差,谬之却长隔一年!
自3月13日起,记者多次致电上交所网站,表明这一披露错误,但截至3月23日记者发稿时,这一错误仍未得到更正。由于上市公司高管的股票操作行为,对二级市场来说代表了高管个人对所持股份后市的态度,因此如果信息披露错误,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操作,对中小投资者将会产生误导。而这种错误是疏忽所致还是有意为之,亦难以判断。因此,针对相关信息披露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应是当务之急。
当记者就此征询上交所时有关部门时,法律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未接到投资者对这方面的投诉,不便于发表言论。如果投资者有具体案例的话,可以写信过来受理。”上市部工作人员则表示,如果确属上市公司的签报错误,那么交易所的最高处罚措施是“公开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