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金股:金股通常在企业中只占一股,但它是通过法律程序的规定、董事会规章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赋予这一股在企业经营等重大战略性问题上具有肯定或者否决的权力;
EPS:每股收益;
200×E:表示当年数字为预测数字;
海马股份: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公司:海马销售有限公司;
海马汽车: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金盘股份: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盘物流:海南金盘物流有限公司;
金盘饮料:海口金盘饮料有限公司;
金盘置业:海南金盘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研发:上海海马研发有限公司;
特别提示
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由“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2007年第一次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为“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自2007年1月12日起,公司名称由“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海马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由“金盘股份”变更为“海马股份”,2006年12月份完成股改方案,股改后的股本为人民币511,894,510.00元。
背景分析
2006年12月,海马股份(原金盘股份)向海南汽车实施定向增发:定向增发2.96亿股流通A股,用于收购海南汽车持有的海马汽车50%股权及海马研发100%股权。完成定向增发后的海马股份主要有四块资产:海马汽车(50%股权,增发注入)、海马销售(50%股权)、上海研发(100%股权,增发注入)、金盘物流(100%股权)。其中,海马汽车为主要业务平台,海马销售为前者提供总经销商服务,上海研发为前者提供技术支持,金盘物流为前者提供送车等物流服务。海马股份的四块资产,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各板块盈利表现
一、海马汽车
1、自主品牌的创立和发展
2004年7月,在整合海南全部汽车整车经营性资产基础上,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海马汽车)成立。由于主力车型——福美来、普利马都是从日本马自达技术引入,海马汽车在LOGO上称自己为“海南马自达”。在2006年底与马自达许可证生产及品牌合作协议的背景下,海马汽车开拓自主品牌之路;2006年8月31日第一个挂海马自主LOGO的车型——福美来二代上市(价位8.18-11.18万元),海马汽车月均销量增加到9541辆接近10000辆(前期月均销量为5474辆)。2007年则达到了12000辆,我们认为,5个月的连续放量,标志着“海马汽车初步完成了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的切换”。
2、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建立
海马零部件配套体系的背景资料:海口周边已建成21家为海马配套的零部件厂,其中8家直接落户海马工业园(一期),主要提供车身冲压件、全车座椅、保险杠、仪表板、前后轴总成、天窗、门饰板和方向盘等零部件。另外14家零部件配套厂拟建立于海马工业园(二期),提供包括汽车钣金件、仪表板、密封件、减振器、排气管、汽车空调、电子转向系统、线束等在内的多种汽车零部件;其中5家配套厂已动工,计划2007年陆续投产。
3、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为更深入的分析海马汽车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们统计了海马汽车2006年度及2007年1月份的市场销售数据。
2007年,海马汽车排产15万辆:福美来10万辆,普利马2万辆;新车H13万辆(计划当年5月上市)。按目前福美来、普利马合计近1万辆的销售态势看,我们认为“2007年保守可以销售12万辆车”。至于能否完成公司15万辆的排产,主要看新车H1的表现了。H1排量为1.8L,目标对手为长安福特的M3、标致的307。从我们了解到的样车看,外型比较时尚,内饰相对精致。需要进一步观察H1的上市定价以及销量表现。
2007年,在销量有望增长83%至15万辆,首次满负荷生产(销量首次逼近15万辆设计产能)、发动机即将国产化(15万台发动机产能基本建设完毕,国产化发动机开始批量生产)的背景下,预计海马汽车当年实现5.23亿元净利,同比增长30%。产能建设的背景资料是:目前海马汽车具有年产整车15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中一厂双班产能达8万辆,二厂双班达7万辆;发动机年产15万台(2005年5月投资,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投资8-9亿元。1.8L发动机首先下线,计划装配于H1及普利马,并于2007年1月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预计当年生产3-5万台)。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海马汽车H1(2007年上市)预计上市当年国产化率就可达到80%。因此,如果H1定价合理、质量可靠,这应该是一款“可以赚钱”的自主品牌新车。